这份地图可以救命成都市权威发布卒中急救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12月5日,“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会医院举行。

在这份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成都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同发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中,医院覆盖了7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

医院牵头成立的“成都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同期成立,首批48家医院自愿申请加入。联盟成立后,将发挥牵头单位和各协作单位的学科优势,共同助力健全和推广卒中的规范诊疗。

“希望通过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实现患者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的终极目的。”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卒中专科联盟成立以后,将致力于激发牵头单位、协作单位各自有用的学科优势,健全和推广卒中的规范诊疗,促进医疗流程标准化和质量同质化。通过学科资源和上下级医疗转诊的整合,在分级诊疗、疾病防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临床研究、医疗质量等方面取得更多进步,进而实现区域卒中救治能力的高质量提升。

据悉,“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脑溢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就有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风险增加。早期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后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获益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溶栓需要在4.5小时内实施,取栓需要在6-24小时内进行,但目前我国真正能在4.5小时内接受规范治疗的卒中患者为2%左右。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秘书处巢葆华处长表示,建立脑卒中急救体系,是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和残疾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脑卒中现代化防控水平的重要体现。解决卒中救治院前延误问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院前急救系统及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做到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区域卒中急救地图网络,才能有效缩短患者从发病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使患者真正受益。

自年6月起,国家脑防委即成立了“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平台已有余个城市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余家医疗机构成为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lbdf/21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