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怎么才能预防呢

腔隙性脑梗的常因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而不被发现,常因其他疾病检查脑CT,而被发现。这类疾病被称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预防腔隙性脑梗首先需要了解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虽然本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而且发病机制复杂,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目前医学已明确腔隙性脑梗一些重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直接和重要原因。Fisher认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伴发高血压。国内资料报道在66.8%~82.4%。

2.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尤其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有学者认为4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其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3.栓子栓塞:心脏病伴有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脱落等,因脑部血液循环丰富,栓子容易随血流造成脑深部的腔隙性梗死。据报道约有33%的脑深部腔隙性梗死患者,其病因来源于心脏病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栓塞。

4.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一般认为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有力的预报因素,约28.95%的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前1~5年有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历史。

6.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伴发心律失常或心衰致心排血量减少,或栓子脱落,都可引起脑血管病发作的可能。

7.其他:

  ①某些动脉炎、非血管的栓子也有造成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能。

  ②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③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致椎间隙狭窄,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容易导致脑缺血发作。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

  1.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

  2.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黏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黏滞血症要积极治疗。

  3.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适量的钠盐摄入和足够的含钾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增加体育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

  5.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驱症状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单眼一过性黑蒙,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说明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

  6.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及时选用合适的辅助检查和对因治疗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述改变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积极寻找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措施。

大德昌中医馆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z/7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