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内会沉积很多垃圾,就像自来水管年久失修,里面会有很多杂质一样。这些垃圾会积累而成斑块,如果不及时清理,斑块会越来越大,让血管变得日益狭窄,影响供血。
那么,何处的血管垃圾沉积,致使血管变窄、堵塞最危险呢?那就是颈动脉狭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引起中国居民死亡排名首位的原因是脑梗死(中风),其中脑缺血或脑血管阻塞占90%,而这其中颈动脉狭窄又占了半数。因此,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中风约占总数的45%左右,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颈动脉狭窄三大危险
01
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
颈动脉斑块如果生长不均匀,可碎裂而产生碎屑,这些碎屑脱落后随血流飘入脑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细小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细,因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面积较小,甚至可以无症状,多数表现为短时间的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
02
引发中风,甚至致命
临床上有近半数的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及血栓脱落导致的。如果颈动脉斑块的碎屑阻塞血管较粗,则形成的脑部坏死组织面积较大,可导致真正的脑梗死出现,出现中风或卒中的各种症状,如头晕、昏厥、无力、摔倒、偏瘫、失语、偏盲、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行动障碍等,严重者遗留后遗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03
引起听力和视力下降
听力下降的同时也是中风的危险信号!另外,眼部供血的动脉,是颈动脉的分支,颈动脉狭窄、斑块可直接导致视网膜供血和供氧不足,造成单眼和双眼的视力障碍,并进行性加重。
易患颈动脉狭窄人群
调查表明,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中老年人(45岁以上)已经确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中风)的病例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达76%。
一般来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吸烟史、酗酒、慢性牙周炎病史者,以及45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者,应进行颈动脉筛查。
做好四件事清理颈部斑块
如果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应及时治疗,尤其中老年者需口服降脂药物,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还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四件事,能帮助清理颈部斑块,远离颈部动脉狭窄的四大危险!
1、适度饮食,戒酒戒烟,控制高脂肪、高糖食品的大量摄入。
2、营养学家指出,多吃大豆、生姜、大蒜、洋葱、茄子、木耳、燕麦、红薯、山楂、海鱼等食物,可以有效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沉积,抑制颈部斑块生长。
3、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4、注意多喝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颈动脉狭窄轻则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重则引发中风,甚至致命!在生活中,做好四件事,清理血液垃圾,减少斑块形成,远离颈动脉狭窄危险,值得告诉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日前,51岁的施大伯因再次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入医院金山分院,这是他在短短2个月内出现的第2次缺血性脑中风了,施大伯既郁闷又担心。
2月前,施大伯因左侧肢体麻木入住外院,颈部血管彩超显示: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轻中度狭窄,未予以进一步检查,症状好转后出院。
此次入院,为进一步了解其脑血管狭窄状况,施大伯入住金山分院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其右侧颈动脉狭窄达到55%,颈部动脉大部分血管被堵。
为了预防再次脑中风并改善血流通畅,神经外科为其施行了支架植入术,当天施大伯便能下床行走,观察3天后即出院。
外科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单纯的轻、中度病变如果无症状则不需要外科治疗,只要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即可达到稳定斑块、预防脑梗的作用。如果狭窄超过70%,即使无症状,也应进行外科干预。有些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但没有达到70%,却出现黑朦,肢体麻木、乏力,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更应积极进行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
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微创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在全身麻醉下,在患者颈部切开一个小口,暴露并切开狭窄的颈动脉,把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斑块剥离,再将血管和切口缝合,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微创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是局部麻醉下,在患者大腿根部进行动脉穿刺,通过导管将支架推送至血管病变部位并且释放,就像在血管内部撑开了一把微型伞,不仅能把血管内狭窄部位撑开,起到改善脑部供血的作用,还能固定斑块,不让它脱落,有效防止了脑梗塞的发生。术后只留有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创伤小,患者无痛苦,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神经外科邵军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癫疯医院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z/1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