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中老年人(45岁以上)已经确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中风)的病例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医院、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病区主任医师冯光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就像下水管中积存的油垢,时间久了会导致水管堵塞,颈动脉斑块,它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动脉硬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颈动脉斑块最危险的因素是年龄。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中国有1/3的成年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正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调查表明,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中老年人(45岁以上)已经确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中风)的病例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中风约占总数45%左右,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另外,有脑部缺血症状、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的病人,2年内脑卒中发生率高达26%~30%。即使无症状,查体发现颈动脉狭窄者,脑卒中发生率也达到约6%~28%,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脑卒中的概率会增加。生活中,颈动脉超声检查也逐渐进入日常体检选项之中,使得生活中发现颈动脉斑块狭窄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还有各路斑块科普,或是科普质量参差不齐,或是传播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导致不少人在一旦查出颈动脉有斑块,虽然不严重,便开始觉得危险,担心哪天会突然发生脑卒中,之医院检查,天天提心吊胆,纠结在是否手术之中,其实大家对这个疾病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必要对其重新认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就像下水管中积存的油垢,时间久了会导致水管堵塞,颈动脉斑块,它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动脉硬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颈动脉斑块最危险的因素是年龄。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一枚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颈动脉斑块的加重是由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包括: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管中的胆固醇沉积到血管壁、高血压、吸烟等。
1、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2、其次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异常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食不健康等。这些因素会使动脉硬化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会更多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良好控制这些因素反过来就可以治疗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当你看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报告时,你不必过于紧张,其实并不是所有斑块都是高危的。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主要有两点,稳定性与狭窄程度。
其一是斑块的不稳定性,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易脱落的斑块。一旦斑块脱落,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血栓的发生;
其二是狭窄程度,如果斑块较小,颈动脉狭窄50%,患者可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患者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当然我们的担心或警惕是有依据的,因为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即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脑梗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因斑块增大导致颈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2.粥样斑块破裂导致颈动脉闭塞;3.部分斑块组织脱落并随血流堵塞颅内较小动脉;4.颈动脉内血栓形成并使管腔闭塞。因此,合理预防并干预颈动脉斑块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颈动脉狭窄该如何治疗?
当我们诊断为颈动脉斑块时,不要慌张,而需要进一步判断。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血管的狭窄程度和临床症状。
关于斑块的稳定性很多人认知并不全面。大家谈论的软斑、硬斑,实际上是在说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判定斑块的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而软硬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并非是判定的唯一标准,还要根据斑块的结构特征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期控制状态来综合分析。正常情况下,斑块表面包裹有一层纤维帽保护。易损斑块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纤维帽就会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导致红细胞、血小板等的聚集就形成了血栓,假如堵塞住脑血管,会引发急性脑梗死。所以,易损斑块可以说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枚枚“不定时炸弹”,只要有足以让炸弹引爆的条件,它就可能随时爆炸破裂,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绝不能检查出是软斑块后心情紧张、思想负担重;也决不能发现是硬斑块后就高枕无忧,疏于防范,还需要医生根据超声及影像检查作出斑块易损性的严格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次要适应证: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7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优势侧)颈动脉支架成形。
目前常用方法有两种:1.手术剥离斑块(内膜剥脱术);2.微创手术放支架。内膜剥脱术是非常经典的手术方法,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病人被全身麻醉后,医生在其颈部切开颈动脉,剥离出斑块,再缝合血管。手术时间2-3小时,术后观察3-5天,无并发症就可以出院了。颈动脉支架是快速发展的微创手术,它的优势在于:第一,只需要局部麻醉,不用全麻;第二,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特殊、难以做外科手术的病人。手术只需在病人大腿根部局部麻醉,然后医生把一根导丝顺着血管放到颈动脉,先放一个血管内保护伞,再通过导丝引入支架。手术在X线下进行,时间1-2小时,术中病人保持清醒,术后观察1-2天,确保安全后即可出院。
需要提示的是:有斑块不等于就会脑卒中,如果是稳定型斑块并且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果超声检查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平均一到两年查一次即可;狭窄程度50%-69%的,半年至一年查一次,并在内科积极治疗危险因素(降脂、降压、调糖等);狭窄程度70%以上的,3至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同时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应在接受外科手术(斑块切除)或支架置入治疗。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朋友,应当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追踪斑块的大小及稳定情况;定期健康体检时最好筛查颈部动脉超声以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可观察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并及时咨询脑血管专科医师,调整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专家简介:
冯光,医院、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病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河南省脑卒中学会委员,河南省科普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马廉亭教授、著名神经介入医学李天晓教授。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神经介入治疗。规范完成颅内动脉瘤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急性卒中的抢救性开通等介入治疗。有着20医院临床工作经验,医院的临床及理论教学经验,掌握和运用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理念,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治疗和围手术期监护治疗。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在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规范完成常见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积极开展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前沿的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近3年来发表本专业国内权威杂志论著6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脑血管研究的论著10余篇,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省级及国家级科研基金多项。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z/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