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标志物和腔隙性卒中的预后

研究背景:腔隙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已经被确定为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大量的脑卒中病例,从而提高了识别新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关于炎症的血清标记物作为卒中后预后的预测因子的信息相对较少.我们对于腔隙性卒中的二级预防还没有完全了解。最近的证据表明,炎症机制可能导致腔隙性脑梗塞,但有缺少对于炎症标志物后腔隙性卒中预后的作用的一些大量的、多中心的研究数据。

简介: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目的是验证炎症标志物与卒中后腔隙性卒中复发有关的假设。在卒中治疗中炎症标记物的水平的研究(LIMITS)嵌套在皮质卒中二级预防(SPS3)的研究中。超敏C反应蛋白已经被证实是腔隙性脑梗死后再复发腔隙性卒中和发生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代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其他炎症标志物是否是有关腔隙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LIMITS涉及在研究期间的基线和一年(长达18个月)随访期间收集血浆和血清样品,以及集中储存和分析炎症标记物水平的样。

在中风后至少3周抽取LIMITS血液样品。要求站点(指定医疗单位)具有在-80℃下收集,处理和存储血液样品的能力。在参与SPS3的84个站点中,45个(54%)站点招募LIMITS患者。个样本(初始计划中参加SPS3共例的57%)是基于可行性而进行选择的,假设≈40招募中心3年中每年将招收至少12例。

结论:在例腔隙性中风患者(平均年龄63.3±10.8岁)中,有例主要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主要血管事件的风险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调整后的HR,1.21;95%CI,1.05-1.41;P=0.01)和IL-6(调整后的HR,1.10;95%CI,1.02-1.19;P=0.)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血清淀粉样蛋白A,CD40配体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预后无关。

InflammatoryMarkersandOut







































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tslf/3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