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保健品坑老应重拳砸向医疗环节青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nb.ifeng.com/a/20180523/6600898_0.shtml

秋实

杭州翁女士的婆婆今年84岁,平时一个人居住。日前婆婆去听了某保健品公司组织的一堂健康课,课后该公司给每位老人都赠送了一项“福利”,免费佩戴一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可以24小时监测心跳。做完免费心电图后,老人吓得打电话向翁女士“交代后事”。

涉事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照心电图,认为这位老人心跳得太快,要赶快治疗,否则会有后遗症,并判断老人死亡在夜里,因为“夜里心跳30、36,白天高到,要脑梗死的”。这番话语纯属瞎拼乱凑,说明该工作人员毫无医学背景可言。但工作人员虽然说的是外行话,却同样能够吓唬老人,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

针对这位老人的保健品营销,医疗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了这个关键环节,就难以激发老人“恐病”“怕死”等心理。但无论是24小时心电监测,还是对心电图进行解读,都是专业较强的医疗活动,非本专业的医生都不可随意看图下诊断。可见,这家保健品公司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做检查,再由工作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并不是在从事难度较高的医疗活动,更多是利用医疗手段来营销保健品。

事实上,做心电图,测血压、血钙、血糖,甚至测肿瘤标志物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给老人下诊断,这些医疗活动普遍存在于针对老人的健康课堂、保健品推广现场、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小区等。有很多老人都有与这位老人相似的经历,他们的疾病诊断不是来自医疗机构和医生,而是来自于保健品机构及其营销人员。

打击保健品“坑老”,当前普遍的做法是,着重针对保健品营销部分,比如广告有没有夸大宣传、是否鼓励老人将保健品当药品来使用、有没有以次充好、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等。但对于使用医疗设备做检查、随意给老人下诊断等带有非法行医性质的行为,缺少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tslf/22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