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伍伟锋、心血管内科西院病区桂春等教授团队相继成功完成4例左心耳封堵术。据介绍,该术式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新方法,医院能够开展,该院在广西率先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为百姓带来福音。
73岁女性患者钟某,由于长期心房颤动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几率大,随即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西院病区就诊,经充分沟通后,患者家属要求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术。8月12日上午,心内科西院病区桂春教授团队联合超声科、导管手术麻醉室等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仅用1个小时就为钟某完成手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近日将康复出院。
据桂春教授介绍,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只需穿刺股静脉,通过房间隔穿刺,将导管送达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植入封堵器,创伤小、恢复快。左心耳封堵后,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危险,也免去平日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麻烦,以及带来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为广西众多面临中风风险的房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知识链接:
什么是心房颤动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有数据显示,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5%,我国有房颤患者-万人。房颤除了会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外,还有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栓栓塞,特别是中风的风险明显升高,因此,房颤也是典型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三高”疾病。
心房颤动的危害及治疗
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是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即中风)及其他动脉栓塞,是长期致残的重要原因,为此,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溶栓治疗预防脑中风。
目前,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中风多依靠口服华发林,但有诸多不便因素:
1.患者医院抽血化验凝血功能(PT/INR),其次饮食含有维生素K食物会使抗凝效果降低;
2.新型抗凝药物虽可免去监测PT/INR,但药物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普遍推广;
3.老年房颤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其它疾病,也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常常无法长期使用抗凝治疗。诸多原因导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及达标率均低。
非瓣膜性房颤90%以上的血栓形成在左心耳处,利用封堵器将左心耳封堵后,左心耳内无血流淤积,从而避免了血栓的形成。左心耳封堵手术的开展,将让更多的房颤患者从中获益。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