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意思是:雄兔的脚喜欢扑腾,雌兔的眼老是眯缝着,如果它们一起跑,又有谁能辨清它是雄是雌呢?
这段话原指在战场上,男女同样辛苦,同样勇敢,难以区别。现在也用来指事情复杂,扑朔迷离。众所周知,神经科疑难病甚多,其诊断过程扑朔迷离,今天,我们不谈疑难病,神经科常见病在不少时候就如狡兔一般,让我们难以辨其“雌雄”。比如说有人头晕或是头痛了,去医院看个病,被安排做了头颅CT或磁共振,结果一出来,吓死宝宝了!腔隙性脑梗死!
百度一下,这病居然还会瘫痪!赶紧去输点疏通血管的药吧。找到A医生,A医生说没关系,不用治。还是不放心,找到B医生,B医生却说,是脑梗,得赶紧治!于是辗转各地求医,最后莫衷一是,更是让人增添几多愁!有人还因此患上焦虑症。事实上,在CT或磁共振上类似腔梗的“病灶”不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腔梗的“雌”与“雄”呢?
欲辨其“雌雄“,必先了解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腔梗)。腔梗为脑梗死的一个类型,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微小梗死,受累动脉的直径一般多在3-4毫米,脑深部血管在高血压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玻璃样变性而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受损脑组织大小一般为2-15毫米。如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腔梗至少有两大特点:其一,位于脑白质深部,其二,病灶非常小。在临床上,与腔梗类似的“病灶”有很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说得简单点,就是正常血管之间的间隙。V-R间隙也多位于大脑深部,呈针孔样改变,老年人尤其多见。V-R间隙如果位于脑深部,其直径又比较小时,在CT或磁共振上就很容易被误认为腔梗。当然,有经验的神经科大夫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需要说明的是,V-R间隙本身无需治疗,它也不会消失。
2.脑白质的点状脱髓鞘病灶:大脑皮质下的结构,我们称为脑白质。在多种因素下可发生脱髓鞘改变。当这些病变呈点状时,容易将其当成腔梗。
3.陈旧的微出血:大脑深部的小血管发生微出血,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该处脑组织“液化“,可在以后的CT或磁共振检查中发现,这时,其形态上也类似陈旧的腔梗。
以上几种情况常被诊断为腔梗,而不少人又因为有头晕或头痛等疾患,拿到这种报告,更是觉得自己得了脑梗无疑,有主动要求输液的,也有因此而焦虑的,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有时神经科大夫也非常为难,有些患者就是确信那张报告,经常在门诊遇到这样的患者,你跟他(她)说不是脑梗,人家还跟你急呢!那么放射科医生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报告呢?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脑梗死的高发性及医疗环境的现实性,有时候也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何况片子中确实见到”腔梗样“病灶,人家也是“所见即所报“。不过,单凭一张片子确实也不好辨其“雌雄“,因为疾病的诊断是综合的,还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特征来判断。
当然,脑梗死毕竟是高发的,腔梗也是较多的一个类型,如果真遇上腔梗,还是不能轻易放过。一般来说,有明显症状的腔梗很容易被诊断,比如肢体麻木或是瘫痪了,或是说话不清楚了,拍个片子,的确符合我们的临床,这类很容易诊断,也能得到规范的治疗。但是,也有很多腔梗是“无意“检查中发现的,这种腔梗多位于脑的“静区“(该部位的脑组织无特殊功能,故称之为”静区“)。如果该处的脑组织受损,可以无任何症状,往往在CT等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如果因为觉得没有症状而不予干预,长期以往,病灶逐步增多,最终可能会导致残疾或痴呆等。
狡兔不能辨雌雄,顶多少了一个猎物,而疾病辨不清,则有可能虚惊一场,更为可怕的是延误病情。因此,如果您有相关疑问,最好咨询专业的神经内科大夫,以尽早得到合理的诊断,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贵阳中医二附院神经内科中风门诊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每日均开诊,热忱欢迎您前来咨询。
神经内科一病区:-
神经内科二病区:-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rq/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