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拨开迷雾查获真凶,妙手救

近日,神经内科1病区的住院患者黄叔康复出院了,家人怀着感激之心为医务人员送赠了“妙手回春,创造生命奇迹”的锦旗。

今年76岁的黄伯家住阳春,去年11月2日因突发四肢麻木乏力,言语不利,吞医院,头颅CT提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按脑梗死常规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医院神经内科1病区。

入院后复查头颅CT医院,遂先按初步诊断“脑梗塞”进行治疗,并怀疑有其他的病症,开出了肌电图检查等医嘱。但次日上午,还未等黄伯完善肌电图检查,病情突变,呼吸、心跳骤停,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后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时抢救后患者心跳恢复,但自主呼吸较弱,于时转入ICU,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经积极治疗后黄伯神志虽然转清,但未能吞咽和自主排痰,ICU医务人员曾多次尝试为黄伯脱机,均因其痰块堵塞气道而先后二次陷入呼吸衰竭、心跳骤停,脱机难度较大,且未能配合更详尽的肢体肌力检查,最后在ICU医务人员的精心抢救下,黄伯予气管切开术方能脱机,转回普通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面对这一病情变化凶险的疑难重症,主管医生梁艳桂与吴海科主任共同细心分析,黄伯最初起病原因不明,在外院时先出现四肢软瘫,短短数天发展致呼吸肌麻痹,病情凶险,加之有脑梗塞病史,年老,与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临床多先从脑干梗塞考虑,这也是正确的诊病思维,尽管1周内反复查头颅CT未见脑干有梗塞病灶,但碍于CT的局限性,病灶未显影也是临床常见的,故前期的治疗也是合乎病史的。原计划入院后再通过磁共振进一步加以鉴别,但由于黄伯既往做过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并支架植入术,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给临床诊断带来难度。而黄伯入院当天虽已开出了肌电图检查医嘱,但也因为次日上午病情突变而转入ICU未能如期执行。吴海科主任于是更进一步综合推断,虽然黄伯病情错综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破绽,病人虽因呼吸衰竭、心跳骤停一度陷入昏迷,但经抢救后神志却很快转为清醒,这一点与脑干梗塞完全不符合。

抓住了病情变化的关键点后,神经内科1病区立即再次开出肌电图检查申请单,为黄伯完善了肌电图检查及腰椎穿刺检查,结果回复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果然导致黄伯病情突变的另有“真凶”,查清主要诊断后,医务人员马上对患者实施了对症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治疗1周后黄伯双上肢肌力开始恢复,2周后已经可以双手抬高、抓握,双下肢肌力也开始逐步恢复。经积极的药物及康复治疗,12月15日患者四肢肌力已明显好转,可站立、撑扶行走;吞咽功能恢复,可自行进食;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呼吸顺畅,构音清晰。12月30日黄伯康复出院时,家人满心欢喜,对梁艳桂医生和吴海科主任一个劲儿地道谢,“全靠你们的经验丰富和细心观察,才可以平安回家过年啊!”

吴海科主任指出,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青少年、成年人均可发病,多数患者发病前有空肠弯曲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但少数病例原因不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因此如果对此病不熟悉或观察不够细微,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病人发病时呈急性或亚急性,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

本例疑难重症由于患者年老、病史复杂,未及完善检查,病情即急转直下,所幸经神经内科1病区以及ICU成功抢救,再加上及后吴海科主任、梁艳桂医生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最终得以明确诊断,对症下药。经过神经内科1病区医护人员的一番悉心照料,黄伯死里逃生,并且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家人也因此感谢医务人员缔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宣传科/文冯灿/摄影)









































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rq/2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