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卒中猛于虎,天寒莫疏忽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也叫脑血管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其中,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与脑梗死并列为两大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自身疾病控制好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进入秋冬季后,随着气温下降,不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上升,必须格外注意随访血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坚持正规治疗,控制好血压就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有些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吃吃停停,一旦血压正常了就自说自话不再吃药,结果血压又升高,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更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脑等器官的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
对于糖尿病与高脂血症患者来说,临近年尾,节日众多,亲朋好友聚餐可能相对频繁,再加上冬令进补等,容易使血糖,血脂升高,从而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管好嘴巴,才能保脑血管平安。
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要坚持服药,因为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临床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病理基础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已治愈,所以,即使恢复后也必须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如有行动不便或肢体瘫痪者,前3个月是康复锻炼的关键时期,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房颤患者或接受过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必须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并做好规范监测。
如有不适送院早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这是最需要重视的症状之一,尤其是以往没有偏头痛病史者,以及在情绪激动后出现头痛者。它在脑溢血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最大。
突然发生意识不清,或者突然出现昏迷,无法被唤醒。此时家人不要移动患者的身体,让其保持平卧姿势,立即拨打。
突然发生说话困难,包括讲不清楚一句话,或者知道意思却表达不出来。
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
突然发生肢体瘫痪,尤其是一侧的肢体瘫痪。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或家属所忽略。
一旦出现这些先兆,医院治疗,不能延误。要知道,发生脑卒中后的3个小时是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一定要牢牢把握。尤其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如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溶栓治疗,就完全有希望康复。
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的抽烟,酗酒,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以及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都会成为脑卒中的导火线。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