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各医院里的脑血栓患者激增。
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显示:
脑血栓的致死率,
位居各疾病的首位。
专家提醒:夏季气温高,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一旦突发脑血管疾病,应立即就医。
逛街突然头晕原是突发脑梗
近日,78岁的汪老伯与老伴一起搭公交去往菜场。然而,下车时,汪老伯有点头晕。起初,他不以为然,结果1个多小时后左半身竟然麻木了。
此时,汪老伯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让老伴拨打了急救电话。
经初步诊断,医院内科主任况成宏怀疑汪老伯系急性脑梗塞。况成宏立即安排对头颅CT、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显示,确系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距现在已有2个半小时,不能耽误一分一秒,需立即做静脉溶栓。”况成宏一边和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一边安排开通静脉通道、吸氧、监测血压和心率等各项治疗与监测。
40分钟,汪老伯转危为安,左侧上下肢体活动基本恢复。
况成宏介绍,脑梗是中老年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将危及生命。该病夏季高发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因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几率,从而诱发脑梗;其次,夏季空调使用不当也是诱发中老年人脑梗的重要因素。
与时间赛跑动脉取栓抢回性命
无独有偶。8月13日上午,朱大爷在家中突感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后,家属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就诊。
医生现场初步评估后,考虑为急性卒中,立即组织抢救。卒中绿色通道值班医生接诊后,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为老人进行抽血、心电图、CT等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颅内大血管堵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团队立即投入紧张的手术:一次性完成动脉鞘穿刺,3分钟将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从准备手术开始,仅用不到10分钟就将微导管传至血栓远端至大脑中动脉管腔,最终通过取栓支架将血栓取出。
术后不久,朱大爷左侧肢体有了知觉。目前,其生命体征平稳,拟由重症监护病房转至普通病房,接受下一步康复治疗。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杨军介绍,大面积脑梗死是非常凶险的疾病,若不能及时开通血管,病情随时可能会恶化,轻者会留下严重的残疾,重者会危及生命。开通血管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静脉溶栓,二是动脉取栓。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完成。所以,一旦发生卒中,及时就医很关键。
那么炎炎夏日如何对抗脑血管疾病这个致命的敌人呢?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干货
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脑血管健康。
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头脑不适。
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早上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文字来源:楚天快报
图片来源:包图网
编辑:崔梦逸
编审:刘孝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