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指南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编者:唯博士

1什么是SBI

SBI,即无症状脑梗死,易发于老年人群。在总体老年人中SBI的患病率从8%到28%不等,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长1岁,患病率增加0.3%-3.0%。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慢性病等均为SBI发生的高危因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衰竭或心房颤动等疾病的人群中,其SBI患病率更高。

2SBI的危害

SBI危害性极大,其发病率是有症状性脑梗死的10倍。

同时,SBI患者也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源性痴呆的高发人群。

多种研究证明,在校正年龄、性别和血管因素后,SBI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普通总体人群中,有SBI者罹患急性脑卒中的风险较无SBI者增加2-4倍。值得注意的是,卒中患者若在发病后1个月内出现新发的无症状性脑缺血病灶,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则会增加。

对SBI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5年的脑卒中累计发生率为3%-10%,高于健康人2倍左右。

另一相关研究提示,存在SBI的老年人相对于未患SBI的人,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SBI可增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达2倍以上。2个大型纵向社区研究显示与无SBI的患者相比,有SBI者死亡的几率可增加3-4倍。伴随SBI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及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语言功能、延迟回忆测试和语义流畅性等方面,合并阿尔茨海默病与SBI患者比仅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存在更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因此预防脑管疾病可以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快速认知衰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SB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SBI主要通过CT或MRI诊断,MRI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均优于CT。可以区分脑出血后的软化灶,以及分辨皮质下小的梗死、腔隙性梗死以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等。

MRI检查要求和序列的选择:1.5T或3.0T磁共振,序列:DWI、T1WI、T2WI和FLAIR。

皮质下15mm的脑梗死不难诊断,但需与脑出血后软化灶鉴别。然而,腔隙性梗死诊断容易扩大化,临床需要鉴别诊断。

腔隙性梗死主要分布在基底节、丘脑、内囊、豆状核和尾状核、脑干等脑穿支动脉供血区域。MRI上病灶直径3-15m,T1WI呈低信号而T2WI上呈高信号,病灶呈边缘清晰的圆形、裂隙状或椭圆形。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在DWI(b=)上以及FLAIR上呈高信号,慢性期则呈低信号,FLAIR上低信号,周边有胶质增生的高信号。

一、诊断标准

1.CT和(或)MRI发现脑内有梗死灶或软化灶。2.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非血管性疾病以及脑出血引起的软化灶。

4.如果DWI显示为明显高信号者,则为新发梗死灶。

5.没有脑梗死或TIA病史。

二、鉴别诊断

1.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可通过磁共振扫描鉴别。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指进入脑实质的小血管壁周围的间隙,正常情况其直径小于2mm,常位于前联合或脑实质顶部,当其直径大于2mm时,就称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在MRI上表现为圆形或线状,与血管走行一致,边界清楚,直径小于5mm,通常为双侧对称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上低信号,周边无胶质增生。单个的常常容易误报小的微梗死,有时报告腔隙性梗死。

2.陈旧性脑出血:DWI低信号,T1WI低信号,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周围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积)。而陈旧性脑梗死,虽然DWI低信号,T1WI低信号,FLAIR低信号,但T2WI高信号伴周围高信号(胶质增生)。

3.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为代表):脑和脊髓均可有病灶,多病灶,非对称性,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分布模式及形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分布。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煎蛋状、云雾状),FLAIR高信号,急性期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C形或开环状强化。

4.血管源性白质高信号:相对对称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侧脑室周围,T1WI一般等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信号一般很均匀,DWI一般等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推荐意见:

(1)具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脑CT或MRI发现脑内有软化灶,且没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者,既往也没有脑梗死或TIA病史时,应考虑为SBI;

(2)脑CT提示脑内有可疑软化灶且不能确定者,建议做脑MRI检查;

(3)注意除外非脑血管病的病灶以及脑出血引起的脑软化灶。

4处理

确诊SBI后,应立即进行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家族遗传史;辅助检查主要为血常规、血脂分析、餐前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颈部和颅内血管CTA。有条件者可做DSA和高分辨血管壁检查。

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病变、吸烟、情绪障碍等),是预防SBI、卒中和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控制血压对预防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监测血压,优先选用可减少血压变异性的药物,如CCB和RAS阻断剂。

伴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SBI患者,可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级预防指南、二级预防指南,即CHA2DS2-VASc[congestiveheart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stroke(doubled),vasculardisease,age65-74,andsexcategory(female)]评分≥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抗凝治疗(I级推荐)。可选择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范围2-3,A级证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新型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方面,讨论组专家达成了如下共识:

(1)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对有血管高危因素的SBI患者,需进行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如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6%-10%时,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对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

(3)对合并严重性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新鲜病灶可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缺乏证据,对于血脂升高者,建议参考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伴随其他系统疾病时,需考虑SBI的多重临床后果。如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人群中积极治疗肺动静脉畸形。而对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推荐持续服用有效的铁螯合剂,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和定期进行脑MRI扫描。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可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或盐酸美金刚改善认知功能,更重要的需要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来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生存率。

总之,治疗危险因素是防止SBI发生,以及防止SBI患者进一步发生症状性脑梗死以及认知障碍痴呆的重要措施。SBI的确诊和治疗流程见图1。

图1无症状脑梗死的确诊和处理流程图

推荐意见:

(1)确定为SBI后,建议积极筛查脑卒中危险因素;

(2)单一腔隙性梗死,不伴有血管危险因素者,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SBI者,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指南给予个体化预防处理,并随访;

(4)不建议针对无症状的腔隙性梗死灶进行过度治疗;

(5)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质量针对SBI的防治随访研究。

文章来源于:中华神经科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rq/15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