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以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
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可以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和分水岭脑梗死。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灶大小和梗塞的部位。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对于脑卒中术后的患者来讲,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应该如何做好术后的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首先是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生,责任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患者准备舒适的病床单元,态度诚恳,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家属与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护士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心理反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说明病情及预后,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逐步面对现实,调节好心理状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影响。
向患者讲明脑卒中是可治疾病,通过医务人员和患者自身的努力,很多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或基本恢复健康,重返社会。说明过分依赖影响智能及肢体功能恢复,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在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协助指导下洗脸、刷牙、吃饭、穿衣、入厕等,使患者的心理依赖性逐步消除。
暗示疗法
有计划地同患者谈话,利用其易受暗示性的心理,反复进行宣教。暗示性语言影响患者心理和行为,适时给予暗示,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心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鼓励,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康复和治疗。
提供情感与社会支持
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在心理、营养和康复锻炼等方面获得家属的支持,建立以家庭为主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的康复。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在家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家人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影响患者的适应程度,护士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建议他们多陪伴患者,以宽容的态度为其提供倾诉、发泄机会,让患者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用符合患者心理的赞赏、鼓励的语言劝导患者,巧妙转移其注意力,以减少患者的病痛。
鼓励患者及时表达不良情绪
对患者态度和蔼、真诚,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给患者以关怀,鼓励他们及时表露压抑心理。详细听取患者的倾诉,同时给予及时处理,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多理解和安慰患者,多与他们交流,耐心倾听,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关心。
音乐和阅读疗法
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患者康复训练时放一些优美、舒畅、欢快、激昂的音乐来调节患者的情绪。通过制一些摘有励志格言的卡片让患者阅读,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康复,这边有一对一脑梗康复沙龙小班课,一个班只有5人,一个月的专项康复,可以帮你有效地突破瓶颈,获得改善,尽可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姿势引起的二次损伤和不适合自己目前阶段的训练内容,快速回归社会。评论区回复数字1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