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卒中:重在预防”。中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发达国家75岁左右)[1],并出现年轻化趋势。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MED24专访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晋,推动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专家简介
脑卒中具有“五高”,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3]:
(1)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占比约85%;
(2)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占比约15%。
脑卒中分类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发病率高: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这意味着一生中每5个人大约会有2个人罹患卒中[1]。
复发率高:我国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可达16%[1]。
致残率高:脑卒中6个月后偏瘫发生率为50%,抑郁为35%,无法独立行走为30%,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常年生活在护理院的发生率均为26%,失语的发生率为19%[1]。
脑卒中6个月后残疾发生率
死亡率高: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人(死亡人数约万),是我国第一位死因[1]。
经济负担高:全球疾病负担(globalburdenofdisease,GBD)数据显示,年我国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分别为18,元和9,元,相比年分别增长%和60%,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
脑卒中"8+2"危险评分,识别脑卒中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80%的脑卒中是由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引起的,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大量脑卒中的发生[2],可以通过脑卒中“8+2”危险评分方法进行风险自我评定[4]。
“8”:是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等8项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2”:是指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危: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者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判断为高危的人群建议立即向专科医师咨询脑卒中的预防。
中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患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
低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
对于高中危人群都需给予定期的随访管理,同时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诊疗处置。
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
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3]。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APP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bdfnzym/2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