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保健女子聊着天突然变ldquo

  10月29日是第10个“世界卒中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在中国,卒中被称为中风。而随着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也拉开了序幕。

36岁女子聊着天,突然变“哑巴”!

  江苏扬州的小林今年36岁,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小林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聊着聊着,同事发现小林嘴唇动却发不出声,随后嘴巴斜了,反应也变得十分迟钝。同事很快意识到,小林很像老人中风的样子,于是赶紧通知公司负责人,把小医院治疗。

  经医生诊断,小林发生了急性脑梗,医院比较及时,经过微创手术取出了血栓。小林很快就恢复了语言能力。

  “这位患者比较年轻,医院又比较及时,所以后遗症不是很严重。但是这么年轻就出现脑梗,不是正常的现象。”扬州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符长标介绍,“一般40岁以下得了中风的,大多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血管畸形;但是我们对小林检查后,发现她并没有上述先天缺陷,而她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经常早出晚归,不管暑天寒天,都要在外奔跑,吃饭不准时,应该是高压工作和不健康生活方式,诱发了脑梗死。”

早期轻症的年轻患者增多

  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谭峰主任介绍,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已跃居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死因,平均每千人中有2人患上中风,1.1人死亡,因此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复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

  “随着影像学的进步,越来越多轻症病人以及初期无明显迹象的隐性中风病人被早期诊断出来,再加上环境污染、‘四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尿酸)等慢生疾病的增多、‘五少’(即睡眠少、喝白开水少、吸负离子空气少、运动少、阳光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社会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等众多高危因素,使脑卒中正越来越具年轻化趋势。”谭峰主任强调,年轻人酗酒、喝夜茶、熬夜、通宵上网、长时间看   据脑病科(神经内科)彭烈标主治医师介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发生脑卒中前,身体会先发出一些信号,如果能及时认识到这些发病信号,及早处理,是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例如,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由于颅内压力增高,患者一般会伴有头痛、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脑卒中由于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家人或朋友一旦看见病人突然晕厥倒地,只要出现“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三种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医院。

  具体判断方面: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牢记六原则,了解黄金抢救期

  在处置时应牢记“看动静、防窒息”这六字原则,防止患者因大脑压力过大导致突发性呕吐,拖住患者的颈部,将其保持脸朝上、头歪向一侧的位置,马上用餐巾纸或衣角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避免患者窒息,然后立即拔打急救电话,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如脉搏、瞳孔、呼吸等,尽快将患者选医院。

  彭烈标指出,紧急抢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发病后3至6小时内的脑卒中“黄金抢救期”,通过常规治疗以及静脉溶栓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脑细胞的死亡,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抛开压力,做好日常预防是关键

  “预防中风要针对危险因素做到有的放矢。”即使是没有早期症状的,也要防患于未然,从清淡饮食、定时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悦等做起。

  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就要长期坚持药物性预防,如坚持服用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服用降脂药或其他治疗基础性疾病的药物,定期做好各项健康指标的监测。

  彭烈标还指出,对于大多数中年人来说,他们的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日常工作繁忙,而且由于自我感觉年龄不大,还折腾得起,以为疾病离自己还很远,对健康问题容易掉以轻心,无暇去做体检等,掩盖了原本可以被发现的细   为此,彭烈标提醒,最重要的是避免过度劳累,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情。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控制“四高”,加强运动,重视体检,除了每年常规性的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检查以外,还可做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以更好地预防脑血管疾病。

本文由健康佛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bdfnzym/17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