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要点◆◆◆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急性期治疗以改善缺血区血供,减轻脑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并促其功能的恢复为主。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溶栓治疗,减少致残率,挽救生命尤为重要,但是溶栓治疗的风险高,相当多的患者失去了“超早期”溶栓时机。本研究对错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尝试使用纤溶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注射用纤溶酶采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自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获得的纤溶酶组分并制备而成的制剂。该技术利用纤溶酶抗体可以与蛇毒中的纤溶酶也即其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达到分离纯化纤溶酶,同时去除蛇毒中出血毒和神经毒的目的。纤溶酶药理作用:(1)降解血栓前体蛋白,阻断血栓形成通路,预防二次梗塞形成;(2)降纤抗凝,防治血栓:温和降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使全血黏度下降,血液状态改善,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改善缺血区域血流供应;(3)改善微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促进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本研究结果表明,纤溶酶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为60.00%、90.00%,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P0.05)。纤溶酶组相较于对照组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纤溶酶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此外,纤溶酶组患者脑动脉血管平均流速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因此,纤溶酶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临床症状,促进脑血流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纤溶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常规方法治疗更为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摘要
目的:研究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纤溶酶组30例给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1月均对纤溶酶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经颅三维多普勒(TCD)脑血流检查。结果:纤溶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3.33%(P0.01),纤溶酶组较对照组脑血流明显改善(P0.05)。结论:纤溶酶有效改善脑梗死临床症状,促进脑血流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符合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会议提出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满足以下标准:(1)起病72h内;(2)年龄75岁以下;(3)血压/mmHg以下;(4)所有病例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考虑为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排除标准:近期有出血性疾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以往有脑卒中史并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据此选择9年1月~9年12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纤溶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8±3.78)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0.35±9.86);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79±3.96)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0.96±9.89)。两组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调整血压、控制脑水肿、应用脑保护剂及抗血小板制剂的基础上,纤溶酶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ml加注射用纤溶酶(北京赛升药业)U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0天;对照组不用纤溶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ml加香丹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0天。两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后1月行CSS和BI评定;并采用德国DWL2L1型经颅三维多普勒仪(TCD)检查治疗前、后1个月患者脑血流,用2MHz探头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
1.3疗效评定标准
(1)BI评分:0~分,用于评估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0~20分为极严重残疾;25~45分为严重残疾;50~70分为中度残疾;75~95分为轻度残疾;分正常;(2)CSS评分:0~15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
1.4TCD观察内容
经颅多谱勒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和血管脉动指数(Pi)。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临床疗效,见表1。
2.2CSS和BI评定,见表2。
2.3TCD观察结果,见表3。
3讨论脑血管疾病是一个严重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据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发病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比较,卒中的发生约,新患者/年,其中,患者是脑梗死。脑梗死时,脑血流的下降和随后的低氧引起ATP水平的急剧下降,导致钠/钾泵衰竭,从而细胞膜去极化和离子平衡失调。细胞膜去极化引起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钙浓度开始增高并在再灌注期仍居高不下,最后脑电恢复差并有严重的组织学损害。目前治疗急性期主要为扩血管、抗凝、促纤溶等,以改善缺血区血供,减轻脑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并促其功能的恢复[2]。
注射用纤溶酶(赛百)是由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采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自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获得的纤溶酶组分并制备而成的制剂。该技术利用纤溶酶抗体可以与蛇毒中的纤溶酶也即其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达到分离纯化纤溶酶,同时去除蛇毒中出血毒和神经毒的目的。纤溶酶又称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或纤维蛋白水解酶,其作用底物是血栓前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药理作用:(1)降解血栓前体蛋白,阻断血栓形成通路,预防二次梗塞形成;(2)降纤抗凝,防治血栓:温和降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3],使全血黏度下降,血液状态改善,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改善缺血区域血流供应;(3)改善微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促进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
本研究使用国产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1个月后纤溶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3.33%,纤溶酶组脑血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之,使用国产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常规方法治疗更为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
[2]董为伟.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
[3]赵芝宝.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17(21):-.
(论文来源:当代医学 年11月第17卷第33期总第期-)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z/2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