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幕上功能区quot脑梗

幕上功能区脑梗死及神经定位病理与临床特点

  ①基底核-内囊梗死是最常见的腔隙性梗死,尤以豆状核及内囊后肢多见。内囊走行的白质束包括前肢的丘脑前辐射与额桥束、内囊膝部的皮质延髓束、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及丘脑辐射,典型者损害皮质脊髓束,出现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一侧共济失调及中枢性面舌瘫、运动性失语等。基底核为锥体外系中继站,因此梗死后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包括不自主运动与肌张力异常,其中豆状核(苍白球)受累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震颤及运动减少;   ②丘脑是感觉的皮质下中枢与中继站,也与运动等有关,梗死时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疼痛、感觉过敏、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及不自主运动、痴呆;   ③额叶重要的功能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一般为左侧)额下回后部,其病变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其病变表现为失写症。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其病变表现为对侧单瘫或中枢性面舌瘫,旁中央小叶病变则为双下肢瘫痪及尿失禁;   ④胼胝体为两侧大脑半球间最大的连合纤维,其梗死时表现为肢体瘫痪及中枢性面舌瘫、语言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   ⑤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枕叶梗死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盲如对侧同向偏盲及象限盲、以及视幻觉、视觉失认及视物变形等;   ⑥其他脑叶梗死,如顶叶梗死出现皮质感觉障碍、体象障碍、角回受损的Gerstman综合征、失用症、视辐射受损的视野缺损等;颞叶梗死出现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癫痫(颞叶内侧)、幻觉、听觉障碍(颞横回)、精神症状、视野缺损(视辐射);   ⑦边缘叶梗死出现情绪与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及反应迟钝等,包括扣带回、海马及沟回等处病变。

CT与MRI特点

  ①基底核-内囊梗死以豆状核后部及内囊后肢常见,为类圆形或结节状,常向上累及同侧放射冠区白质;   ②丘脑梗死也以腔隙性病变多见,位于丘脑内后方或腹内侧,也可为较大范围,并可累及双侧丘脑;   ③额叶梗死累及功能区者表现为中央前回、额中下回及中央前回前方;   ④胼胝体梗死可累及膝部、压部及体部,并可合并其他部位脑梗死,以MR检查及矢状位成像显示较好;   ⑤枕叶梗死常与颞叶内侧梗死并存,属于大脑后动脉颞枕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   ⑥扣带回梗死位于胼胝体外上方及大脑镰两侧,范围常较大。

简要病史例1,男,35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左侧周围型面瘫,左侧巴氏征(+)。例2,男,75岁。左侧肢体无力及左侧中枢性舌瘫。例3,男,78岁。运动性失语及书写障碍1天。右利手病人。例4,男,49岁。言语不利及右侧肢体无力、面部麻木2天。例5,女,50岁。言语不清20天。例6,男,56岁。双眼右侧视野缺损4个月,右侧肢体肌力下降。CT与MRI所见

  例1,DWI(图1),右侧豆状核及内囊后肢局限性高信号(箭),其CT为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未列出)。

  例2,DWI(图2),右侧中央前回结节状高信号(箭)。

  例3,矢状位T2WI(图3),左侧额中下回后部三角形高信号(箭)。

  例4,FLAIR(图4),左侧丘脑腹内侧片状高信号(箭)。

  例5,矢状位T2WI(图5),胼胝体体后部及压部较大范围高信号(箭)及轻度肿胀。

  例6,CT平扫(图6),左侧枕叶三角形低密度灶(箭),局部脑沟增宽。

最后诊断

幕上不同功能区脑梗死:例1,右侧基底核与内囊后肢梗死。例2,右侧中央前回梗死。例3,左侧额中下回后部梗死。例4,左侧丘脑梗死。例5,胼胝体梗死。例6,左枕叶梗死(软化灶)。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脑梗死相同。

简要讨论

幕上脑功能区梗死出现特征性临床表现,但相互之间有重叠,CT与MRI有助于确定责任病变。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z/15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