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83岁,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障碍1周”
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痰瘀阻络证
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
查体:左侧肢体肌张力0级,神志清晰,舌质暗红,苔黄腻,结而有力之脉。
治疗方案:普通针刺为主,辅助内科推拿、电针、拔罐、艾灸。
治疗成效:1周后,左上肢能正常进行前后运动、上下运动以及轴向旋转运动,3周后能抬腿,5周后能进行翻身运动、起床运动,6周后扶持拐杖下床走路。
使患者能恢复良好的重要因素可归纳为三点
1、治疗及时,并配合针刺等中医治疗;
2、住院期间,两个女儿交替照顾,饮食和运动管理非常到位严格,非常积极地配合治疗,住院期间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从11-13mmol/L逐渐变为6-9mmol/L,(正常餐后2小时≤7.8mmol/L);
3、同时这位阿姨心态平和,乐观,常常会和病友们耍嘴皮子玩乐。
*补充知识*
1、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也号称“中老年健康杀手”。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个人感言
在心脑血管科3个月治疗的20多位脑梗死患者中,大部分轻度脑梗死患者,多会出现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肩颈部僵硬不适,手脚麻木、肢体某部位肌肉萎缩、饮水呛咳等症状,一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溶栓配合针刺)后,预后均良好。所以如果身边有中老年朋友,持续(1-3个月)出现上述症状,应积极就医(可选择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若已经发生脑梗死患者,应积极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后,1周内即可使用,并最佳治疗期为发病3个月内,半年后预后较差!
因为也遇到了很多出现上述症状未能积极就医的人,其大脑梗死面积会逐渐扩大,从轻度转为中度甚至重度,即使及时就医,第一时间采用针刺,效果也不理想,预后很差,偏瘫几率多达90%以上,也就是说以后极有可能长期轮椅甚至卧床不起。在医院目睹了很多那样家庭的痛苦,所以维维写出这篇工作日记,希望给身边的朋友们多一点点的注意。最后,早发现、早治疗!
欢迎朋友们加入“维秘健康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癫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