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患者常女士康复出院通讯员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涛通讯员张世坤、於鑫益)“感谢医护团队,让我重获‘心’生,你们不仅水平高,在院期间还让我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因前期手术行卵圆孔封堵术,患者房颤消融手术难度陡增,医院“心脏调音师”团队在为其精准评估心脏结构后,重建三维模型,凭借高超的技术,在狭小的空隙进行穿刺,完成消融,顺利实现手术。11月8日,患者康复出院。碰壁:二次手术难度极大55岁的常女士,家住宜昌。平日里一向身体健康的她,三个月前突然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心慌不适、左上肢麻木。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常女士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经检查,她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右心造影提示卵圆孔未闭。当地医师于9月13日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待常女士症状缓解后出院。几天后,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常女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她本想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是当地医生表示二次手术难度较大,医院寻求治疗。正当常女士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朋友为她推荐了医院“心脏调音师”团队。10月30日,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鲁志兵教授为其进行了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脑钠肽等生化及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全面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鲁志兵教授表示,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态,且临床上阵发性房颤危害性较大,常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脏结构改变并致心力衰竭,结合患者的病史,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为眼下亟需的治疗措施。“但是,正是因为她之前所做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使得此次房颤消融手术异常艰难。”鲁志兵教授团队成员、主任医师王海蓉解释道:以往的房颤射频消融术需要穿刺房间隔,在房间隔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可谓是一马平川;可是常女士前些时候所做的卵圆孔封堵术,并且封堵器尺寸大,几乎覆盖了所有房间隔面,留给术者穿透的空间极小,稍有偏出就可能扎到前方的主动脉,造成致命的并发症。其他术中术后还可能出现穿刺失败、穿刺后大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手术难度骤然提升。精准:医院重建心脏三维实现巧妙手术“手术最关键的一步是穿刺房间隔。我们必须事先做心脏影像学检查,‘见缝插针’找到可通行的微小空隙,然后用高难度技术穿刺,降低风险。”鲁志兵教授团队为常女士做了精确的三维心脏图像重建,清晰地显示了心脏结构,将心脏、主动脉、封堵器的位置一览无余。精心评估手术可行性后,准确定位了房间隔“百分之一”的未封堵部位,并且巧妙地避开了主动脉和封堵器的位置。11月2日,经过充分准备,鲁志兵教授团队为常女士顺利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在快速顺利地完成了房间隔穿刺后,对病变心肌处进行了射频消融。仅仅一个半小时便结束了手术,解决了她的“心病”。术后,团队管床医师吴晓燕副主任医师和熊维护士长等医护团队对常女士进行了精心的照料和治疗。她的心电图上再也没有房颤的改变,穿刺口也在进一步恢复着。喜出望外的常女士和家人,情不自禁地表达着对鲁志兵教授团队的感谢:“鲁教授的手术效果极好,敢于精准地解决封堵后房颤这个难题,管床的吴晓燕主任、曾医生和王护士都非常热心!”11月8日,她顺利出院。鲁志兵教授表示,心房颤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发危险的脑卒中、甚至突然死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检查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zjjs/2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