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软化灶+脱髓鞘
临床病史:
女,66岁,主因头晕3月余。
现病史:
患者3个月来,经常头晕,反复发作,近来伴有恶心,无呕吐,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及降脂药,具体药名不详。无抽搐、大小便失禁症状。患者2年前患有腔隙性脑梗死,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现头晕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腔隙性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Hoffmann征、Oppenheim征、Babinski征、Gordon征、Chaddock征均为(-)。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扫描部位及目的:
头颅MRI平扫+DWI扫描,观察病变内部信号特点。
MRI图像:
a)平扫轴位T2WI;
b)平扫轴位T2WI;
c)平扫轴位T1WI;
d)平扫轴位FLAIR
e)平扫轴位FLAIR
f)DWI
MRI表现:
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显示为低信号;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可见多发絮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
诊断思路:诊断思路:
①软化灶:各种破坏性病变均可造成脑组织坏死软化,到慢性期后,脑内病灶由脑脊液充填,形成囊性软化灶。常见原因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炎和脑外伤。
软化灶一旦形成,将会永久存在,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所以不用特别处理.
②影像:
常见于任何部位
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呈长T1长T2信号:FLAIR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呈低信号
③临床: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④鉴别诊断:
主要与腔隙性脑梗死、血管腔隙扩大鉴别;
如下表:
影像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斑片状长T1稍长T2信号脱髓鞘:髓鞘退变,轴突脱失,胶质细胞增生;
病例2腔隙性脑梗死
器
临床病史:
男,64岁,主因眩晕2年余,近来症状加重。
现病史:
患者2年来,出现眩晕症状,反复发作,无头痛,近来伴有恶心,头晕症状加重,无呕吐,一直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无抽搐、大小便失禁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腔隙性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较好,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Hoffmann征、Oppenheim征、Babinski征、Gordon征、Chaddock征均为(-)。
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扫描部位及目的:头颅MRI平扫+FLAIR,观察病变分布情况。
MRI图像:
a)平扫轴位T2WI;
b)平扫轴位T1WI;
c)平扫轴位FLAIR
d)平扫轴位FLAIR
MRI表现:
平扫示右侧侧脑室前角旁、双侧基底节区多发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显示为高、低信号;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可见多发絮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
诊断思路:诊断思路:
①腔隙性脑梗死:直径≤15mm的小灶、深部梗死,通常位于基底节区、丘脑;主要由供应大脑深部灰质的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
②影像:
常见于深部灰质核团,尤其是壳核、丘脑、尾状核;内囊、桥脑
大小,从镜下到直径约15mm不等
急性期:FLAIR呈高信号
慢性期:FLAIR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呈低信号
③临床:
临床症状多样,主要与病变位置,大小,数量等有关。
④鉴别诊断:
主要与血管腔隙扩大鉴别;
如下表:
谢谢观看
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