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温差大医生提醒老年群体警惕脑卒中

“最近昼夜温差大,加上春节假期忙碌操劳,脑卒中的发病率攀升。”1月31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27日为例,该科室一天就接诊了三名脑卒中患者。

1月27日下午,杨婆婆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伴随言语不清、嘴角歪斜等症状。她的家人立即拨打了。经诊断,杨婆婆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了脑梗死,必须立刻进行手术。副主任医师刘渠先利用脑血管造影确定杨婆婆的血栓位置,再利用动脉取栓装置,从她脑中取出了血栓。周振华介绍,手术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目前,杨婆婆恢复良好,有望于近期出院。

当天,医院脑卒中救治团队还收治了两位脑卒中患者。“一天之内对3名脑卒中患者实施手术,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周振华说,“其中一例是椎基底动脉长阶段闭塞,病变长且血管弯曲;另外一例是颈动脉夹层血栓脱落把颅内血管堵塞,并且手术路径很差,随时面临‘雪上加霜’的可能。”周振华说,在脑卒中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为两名患者进行了手术,并转入了神经监护病房进一步监测治疗。

据了解,脑卒中俗称“中风”,指多种原因引起脑血管闭塞或者破裂致使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的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其中80%是缺血性卒中。

“虽然脑卒中的救治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但还需要患者的配合,特别是患者的家人在发现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后,一定要把握时间窗口,医院。”周振华说,具体而言,如果市民发现家人出现偏瘫、嘴角歪斜、言语不清、昏迷等疑似卒中症状,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让患者尽快接受血管再通治疗。

“在‘时间窗’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是目前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结局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与取栓两种方法。”周振华说,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以内,针对大动脉闭塞的脑卒中患者如果溶栓没有溶通应立即启动取栓手术治疗,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6小时以内,在多模式影像的辅助评估下,取栓“时间窗”最多可扩宽至发病24小时。

周振华表示,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对于脑卒中高危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冠心病等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除了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电图、血糖和血脂等外,还要坚持低盐(每天食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下)、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类,戒烟限酒,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考虑到肥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还应通过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来保持正常的体重。“目前脑卒中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熬夜、肥胖、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必须引起重视。”周振华说。

周振华建议,脑卒中容易复发,如果已经发生了一次脑卒中,更要遵医嘱坚持合理使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改变剂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脑卒中的再发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rq/21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