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患者在做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时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看到报告后很紧张,那么“腔隙性脑梗死”究竟是什么呢?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主要是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直径小于20mm。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病、脑动脉血栓和动脉硬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其它如高龄、动脉炎、冠心病、颈椎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症状体征较轻,预后较好,有时会有一过性晕厥,醒后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头晕、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表现。严重的病人也可出现感觉障碍、言语含糊或失语、偏瘫、眼球麻痹或面瘫。头颅CT检查是最快捷方便的,但脑CT扫描时产生较多骨性伪影而不能明确诊断。而核磁共振(MRI)因分辨力高,能检出更小的病灶。鉴于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还要进行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以便对因、对症治疗。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如不积极治疗,脑梗死可能随时发生。初次发病、梗死灶较小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而丘脑、枕叶、脑干的腔隙灶、较大或多发的腔隙性脑梗死的部分病例,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本病预后多数良好,病后2~3个月明显恢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因此,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酒,适当体育锻炼等。若遗留症状,要及时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文老年病西区郭建东图
网络整理
宣传科张阳编辑
宣传科张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rq/1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