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血栓逐步形成,管腔进行性狭窄,脑组织逐渐坏死,所以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起病3-5天后才达高峰。脑栓塞是血管、心脏内的栓子突然脱落,阻塞了远端的血管,引起急性的缺血发生,因此患者的起病很急,当时病情即到高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灶坏死,通常在1-2cm以内,可以没有急性起病的过程,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1、病因
引起脑梗塞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的管腔狭窄闭塞)及各种原因的动脉炎。常见的伴发病是高血压,因高血压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速、加重,因此高血压也是脑梗塞发病的病因之一。
2、脑梗塞的发生过程
脑梗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脑动脉硬化为主,多数患者在睡眠、安静等血液流速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发病前可有头昏、肢体麻木、短暂的失语等症状,但在数十分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恢复,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可反复出现。
3、避免和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因素
(1)控制高血压,减慢动脉硬化的发展,按要求服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吸烟的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使血小板聚集增高,促进血栓形成。
(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4、脑梗死的用药目的
(1)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于发病6小时内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巴曲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2)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供血,常用药物有血栓通、尼莫地平、西比灵等。
(3)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控制脑疝的形成,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
(4)扩容剂的使用,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等。
(5)抗凝治疗,常用的口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钠等。
(7)脑细胞保护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脑保护药物,但是降低体温,避免感染,可以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也可用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等。
5、CT/MRI检查的目的
(1)头颅CT:在发病48~72小时可发现病灶区呈低密度影。目的是鉴别和协助诊断病变的部位,便于制定治疗方案。
(2)核磁共振(MRI)是一种以磁场值标记人体内共振核的位置,通过原子核对外界磁力的反应来获取被检体滑雪信息的一种全新方法。常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检查时注意事项患者要安静,保持不动;身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如钥匙、手表、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3)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TCD、ECG,超声心动图检查,凝血分析等。
6、饮食
(1)流食或半流食:适用于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普通饮食。
(2)普通饮食
急性期饮食:因脑梗塞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体力活动减少,应食用易消化吸收或半流食。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菜汤等,易于消化吞咽,每日6次,每次ml~ml;半流食如粥,面片汤、面条汤、馄炖等软烂、易消化、易咀嚼的饮食,每日5次。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恢复期饮食:
1)低盐:食盐的摄入量小于6g/日,少食含盐量多的食品,如咸菜、酱菜、酱油、腌制品、海产品等。
2)低脂肪:肉类小于75g/日,可食瘦肉、牛羊肉、去皮禽肉、鱼,少食肥肉、加工肉制品、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食用油20g/日,可食用色拉油、花生油,避免动物油、黄油等。
3)粗纤维饮食: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蔬菜、粗粮、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等,可促进肠蠕动,预防大便干燥。
7、活动与锻炼
赞赏
长按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骨肽注射液副作用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