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性脑梗死与疏血通

静止性脑梗死▼▼▼▼▼▼▼▼▼▼▼▼▼▼▼▼▼▼▼▼▼▼▼▼▼▼▼▼▼▼▼▼▼▼▼▼▼▼▼▼▼▼▼▼▼▼▼

静止性脑梗死(SCI)也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头颅CT或MRI等)检查发现的脑梗死。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灶,二是卒中病人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病理灶)。临床上一般由头颅CT或MRI证实,而无脑梗死发生的病史和病理体征,至今为止,尚无确定的诊断标准。SCI在美国年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中被列为一种脑血管损害,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将SC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根据部位、影像学改变,SCI分为四个类型:①腔隙性梗死型,②非腔隙性皮质或皮质下梗死型,③分水岭梗死型,④脑白质脱髓鞘型。以腔隙性梗死型最常见,约占70%。

▼▼▼▼▼▼▼▼▼▼▼▼▼▼▼▼▼▼▼▼▼▼▼▼▼▼▼▼▼▼▼▼▼▼▼▼▼▼▼▼▼▼▼▼▼▼▼发病率

患病率SCI患病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基础疾病及影像学设备的精确度等。据美国最新统计:SCI在65~6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22%,70~74岁人群中患病率为28%。而国内通过对年龄为26~85岁的名健康体检者行MRI检测发现40岁以下SCI检出率为3%,40~50岁为9%,51~60岁为27%,61岁以上为67%,年龄每增加10岁,SCI发病危险增加1.5~2倍。在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中,SCI患病率增高。发病率与患病率相似,发病率受年龄、基础疾病及吸烟等多种因素影响。

危险因素

众多研究显示,SCI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颈动脉狭窄、心脏病等危险因素相关。

⊙吸烟吸烟与SCI关系密切,与未吸烟者比较,被动吸烟者SCI发生率是未吸烟者的1.06倍,曾吸烟者是未吸烟者的1.16倍,而正在吸烟者则达到1.88倍

⊙高血压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除了年龄,高血压是与SCI关系最密切的。通过对老年SCI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发现,SCI患者中高血压者占77.8%,占绝对优势。

⊙颈动脉狭窄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无高血压,如有中至重度粥样斑块形成,仍有约43%发生急性脑梗死。

⊙心脏病各种心脏疾病均可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据报道,在例SCI患者中心脏病者占30.1%。而心房颤动是心脏疾病者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高脂血症也是SCI的重要危险因素,尤以糖尿病为著,特别是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SCI密切相关。国外有研究发现,8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以上SCI病灶,而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仅有58%存在SCI病灶

SCI除了上述常见的危险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因素,如晚年癫痫发作、偏头痛、红细胞增多症、胆固醇栓子、慢性神经梅毒、慢性脑膜炎、肉芽肿性血管炎、高纤溶状态、自体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囊尾蚴病、中枢神经系统Lyme病和药物滥用等。

SCI的治疗

尽管SCI不引起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但可能引起或加剧认知和智能障碍。SCI患者痴呆发病率高,只是症状轻微、短暂或者没有经过仔细、敏感的量化检查而常被忽略,最终将演变成VD。因此,应积极治疗SCI,应将此时的治疗认为是脑梗死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期,抗血小板药仍是预防脑卒中的首选。

有学者对医院年3月~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接受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进行治疗:用ml的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两周。

观察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将6ml的疏血通注射液加入到ml的生理盐水中,用此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两周。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

在进行两周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头晕头疼、注意力不集中、构音不清及步态稳定等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对患者的MMSE进行评分。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对照组

(N=20)

观察组

(N=30)

χ2

P值

无效

12

(60%)

2

(7%)

16.9

0.0

症状改善

8

(40%)

28

(93%)

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9.12±1.32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4.88±1.02分。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观察组

(n=30)

对照组

(n=20)

t值

p值

治疗前

24.18±0.96

24.25±0.94

0.25

0.8

治疗后

29.12±1.32

24.88±1.02

11.36

0.0

t值

16.

2.

p值

0.

0.

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0.2%~22.5%,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每年约有人/10万人死于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头晕头疼、三叉神经疼痛或精神异常等,但这些临床症状不能单独作为对其进行诊断的标准,还应使用MRI及高分辨率的头颅CT检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诊断。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是由地龙提取物与水蛭提取物制成,可促进t-PA(类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并可增强t-PA的活性。疏血通注射液中的水蛭提取物中含有一种独特的凝血酶高亲和抑制剂即水蛭素,水蛭素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而地龙提取物中则含有蚓激酶,蚓激酶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可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具有很强的纤溶作用和溶栓作用。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和溶栓的作用,并可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且此药的副作用小,安全性很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杨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用疏血通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MMSE评分。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展,丛文东,曾佳,魏瑞鹏,李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无症状脑梗死及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9(11):-.

[2] 侯率,车玉琴,那丽,窦文波.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32(12):-.

[3] 易进,贺建华,张娜,李丛佳,范冬宁.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4 (11):-.

[4] 乙成成,张颖秋,刘雯雯,郭志军,殷仁富.中国人群无症状脑梗死发病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32(05):-.

[5] 杨艳,谭泽峰,徐安定,杨万勇.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7(10):-.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6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