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middot健康中国地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58.html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这个伟大时代发出的铿锵之音!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医师报》主动承担行业媒体责任,发起主办“健康中国你我同行”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开出4列“健康中国你我同行”专列,在一个月时间里与当地数千万乘客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制作成宣传片,在北京地铁1、2、5、8、10、13号线和八通线的台地铁电视,进行为期20天,每天多次同步播放。希望以此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大家一起携手同行,为健康中国聚力。

回望历史,它记载着发展的印记。展望未来,我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搭乘“健康中国”专列,向着未来出发!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黄玲玲)上海名医章次公曾赠给他的学生、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一句话:医生要有“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儿女性情,对待患者要对照自己的孩子一样,做医生要真实纯粹。

英雄肝胆,对于患者的抢救治疗,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下猛药就下猛药。

神仙手眼,医生要学会见微知著,望而知之谓之神。但只有在实践中练习过千百回,才有可能做到“神仙手眼”。

菩萨心肠,医生一定要有对众生的慈悲之心,用慈悲的心去化解患者的病痛。

朱良春把这句话也传给了他的学生——上海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在方邦江心中,这句话尤为适合形容急诊科医生,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仅适用于医学临床,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医生的教学和科研,方邦江一直将其奉为圭臬,在点点滴滴的医学生涯中践行着老师的嘱托。

方邦江被誉为“推动中医急救学术发展的领跑者”,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危急疑难病症临床与研究工作的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经验,更是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实用的中医技术,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卓越的成就与突破。

01投身急诊一生无悔

矢志学医,源于家人。方邦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湖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经历过农村缺医少药所带来的心酸与无奈。“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患有慢性严重呼吸道疾病,家里经济困难,看病难,母亲因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忆及往昔,他红了眼眶,这件事给方邦江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自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济世扶贫的好医生,去拯救更多的“妈妈”。这也是他在以后从医路上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矢志不移坚持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方邦江教授

医生可选择的科室很多,一个学中医的他为何会选择急诊?方邦江有自己的想法: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哪里更需要我,我就应该到哪里去。年,原国家卫生部下发文医院建立急诊科(室),他便毫无犹豫地便投身到了急诊医学这个艰苦的事业中。

在医院,方邦江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担任急诊科主任时,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周六、医院里守着患者,终于把急诊科建设得有模有样。那时曾遇见一位肺性脑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方邦江守了他三天三夜,当时缺乏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纯粹靠中西药物治疗,救回了患者一命,二十几年后,这位患者家属还曾专门找到他道谢。

还有一些小细节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医者之爱。在方邦江上班的第一天,他的抽屉里便放放着不少零钱,方邦江讲过去大学毕业分在农村,有不少家境贫困的患者,看不起病,遇到有需要的病人他都会去帮助他们,也从不记在心里,没有去让患者还,这种朴素的情结,使他和病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特别的信任关系,在从医36年来,在他身上没生过一件医疗纠纷。

“作为一个急诊科医生,一不能怕辛苦,二不能怕风险。”方邦江说话时语速很快,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风风火火的劲头,说话直、性格爽朗。看到现在一些年轻医生很少再像他那辈的人那样不畏困难,而是贪图享受,方邦江打心底里替他们着急。

早年的他除了没日没夜的工作外,也不忘提升自身水平。为提高自身中医急诊能力,方邦江还专门跑到成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拜师全国首届名中医陈绍宏教授。后来到上海中医院作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在急诊科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近20年,是该院急诊工作岗位干的时间最长的急诊科主任。

医院的人都知道,急诊科是临床第一线,病种多、病情变化快、风险大,是临床科室最艰苦、最重要的岗位。这个岗位可说是“好汉子不愿意干,赖汉子干不了”,因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医疗风险高,尤其是中医急诊更难,愿意从事中医急诊的人才更是捉襟见肘。即使困难重重,方邦江也从未放弃过。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方邦江带领团队将一个“三无科室(无课题、无成果、无重点专科)”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首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全国中医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专科……学科多次被授予“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时代楷模-英雄集体”等多种荣誉,成为引领全国中医急救学科的排头兵。“这些年我们基本从零做起,比如教学方面,我们不仅建立了中医急诊学教研室,还主编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规划教材,课程是上海市一流课程,多个教学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成为全国中医急救医学教学的引领者”,谈起数十年积累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方邦江非常自豪的说道。

02讲好中医故事发挥好中医优势

科室所取得的辉煌非一日一夜之功,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作为学科带头人,方邦江所付出的努力更是难以想象。对于中医,他一直是有信心的,“在没有西医漫长历史岁月中,几千年来急性病和慢性病都是中医看,历史上著名中医学家扁鹊、华佗等都是急诊大家,中医中医优势就是治疗危急重症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急诊学是中医药的精华之所在,这其中蕴藏着很多科学道理,只是现在的科学还没认识到”,“当然,面对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医在守正的同时也要创新,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为了寻找中医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方邦江积极与西医同行们交流,20多年前便经常参加西医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初参会时,经常迎来别人不解甚至排斥的目光,但现在,他用真诚与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很多西医同行的尊敬与认同,甚至还在一些西医学会,如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担任要职,首次在这些学术组织成立中西结合急救医学学组,年湖北疫情期间率医院抗疫,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医院危急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危急重症专家委员会,受到西医同行极高的尊重。底气来自实力,疗效才是硬道理,在方邦江不遗余力的努力下,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20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