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卒中病,发病率约为70%,其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早期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该病主要受到动脉粥氧硬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脑部供血动脉出现急性梗死,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等神经症状。发生脑梗死后,新坏死区中的神经细胞易快速死亡,缺血半暗带区,则易出现缺血级联反应,进而出现再灌注损伤。形成水肿、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主要受到自由基损伤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因素影响。除了具有典型性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之外,还伴有高级智能的损害。另外,由于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如患者发病时间距离就诊时间高于溶栓6h,将很少能满足溶栓条件,因此,对局部微循环进行改善,并保护缺氧、缺血脑细胞,缓解局部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臭氧大自血疗法在对国内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临床疗效较为明显。其臭氧是一种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一种环状结构气体,是氧与臭氧的混合物,其能够有效改善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氧供应,改善局部微循环,避免再灌注损伤,进而恢复伴暗带细胞,缓解细胞水肿现象,防止远隔损害。丁苯酞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损伤病理环节进行阻断,具备抗脑缺血、改善脑缺血后脑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症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区微循环、恢复神经功能以及改善认知功能等作用。丁苯酞通过对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进行改善,提高线粒体磷酸腺苷酶,恢复线粒体膜电位,增加复合酶Ⅳ活性,进而起到保护线粒体的作用。实现臭氧大自血疗法和丁苯酞的联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中的ATP含量,恢复纳钾通道活性,改善缺氧、缺血脑组织,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调节血压、控制血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调脂等基础性支持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0.1g),每次2粒(0.2g),每天3次;治疗组采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德国赫美斯公司生产专用输血器取患者mL外周静脉全血实施体外抗凝治疗,而后采用德国赫美斯臭氧发生器,将医用纯氧制成的47mg/L的医用臭氧与医用纯氧进行均匀混合,从书序器专用注射气体口将mL混合气体注入,并与静脉血进行均匀混合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一天1次。均给予两组患者为期14d连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
以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为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显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46%,低于90%;有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高于18%,低于45%;无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约为18%。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1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