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pf/a_5197605.html
最差的医疗类保险销售的场景如下,画面自行脑补:
老板,看看咱这重疾,生病了给你出看病钱。
老板,看看咱这轻症,生病了给你出看病钱。
老板,看看咱这中症,生病了给你出看病钱。
老板,看看咱这医疗,生病了给你出看病钱。
老板,看看咱这高端医疗,生病了给你出看病钱。
真的整不出点新词儿来了吗?可能你说惯了,自己没感觉。我给你换个场景,同样的套路你自己体会一下。假装你换了个媒婆职业吧,开始给人介绍对象:
大兄弟,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女的。
哥们,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女的。
大哥,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女的。
女的,女的,女的........
你说各种医疗险都是为了看病钱吧,这个还真的不能说你错了。问题是你这样能卖的出去吗?
给人介绍对象总不能说个“女的”然后对方就欣然接受了吧?你总要说一个我介绍这个是大高个、那个皮肤白、另一个眉目如画。
这种常识性的问题怎么到了另一个场景里就成了千篇一律的“看病钱”?
当然,有人说介绍对象的两个人要是特别熟,只说女的两个字对方心领神会也有成了的,所以保险销售行业是如此强调勤拜访、搞好关系。这算另辟蹊径吧,我不好说什么。
只是我个人习惯堂堂正正的把各种医疗保险的作用讲清楚,今天单独来说说中症保障。
中症是所有医疗保险里我个人最不喜欢的一个条款,原因是中症的设立纯粹是拍脑袋空想出来、生拉硬套把不同的保障目的驴唇不对马嘴的嫁接在一起。
下面是分析的过程,能跟上思路的就跟上,跟不上的放下、多看几遍,也许慢慢就懂了。
首先,重疾、中症、轻症是一个体系或者是系列。其中,重疾险的作用是最后博一个活下来的机会或者活下来以后的生活费用什么的。总之不是为了支付看病钱。
重疾险本来的保障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是中国有点特殊,怎么特殊呢?“看病钱”,这三个字已经被很多代理人(粉丝除外)深深的灌输到买保险的群众脑袋里去了。结果无论出什么事情,只要能和重疾险条款里沾一点边的就哭着喊着要赔。可以理解啊,看病钱么,既然我看病了你不赔还能叫看病钱?
其实重疾险的赔付要看五个方面:疾病的名字+诊断的方法+严重的程度+治疗的方式+持续的时间(用规定的方法诊断了指定的疾病达到了要求的严重程度或接受了特定的治疗方法并持续了足够的时间以后可以得到赔付),这么复杂的条件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理清。实际情况是少之又少,所以理赔纠纷不断啊。闹到央视都忍不住出来秀一波存在感。插一句题外话,这么难的理赔您在告知的时候再来点疏忽,能得到赔付那才是老天不长眼呢。
于是,第二阶段来了。第二阶段是什么呢,各家重疾险纷纷配上轻症。配上轻症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敢保证,大家脑子里闪现的又是三个字--“看病钱”。
教给大家一个判断一款产品是否是保障看病钱的方法吧。保障看病钱的产品特点是限制范围但不限制病种,为什么?因为现在可以诊断的疾病有三万五千多种,真为了让你看病的话,医院里看什么病吗?医院的范围、限制用药的范围、限制治疗手段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控费!各位,一分钱一分货,控费的严格程度(也就是报销的范围)和你交的钱是直接挂钩的!交普通的钱享受普通的治疗就够了,ICU里也有常规治疗和高精尖治疗的区分呢。真以为交几百块就能敞开的享受几百万额度?其实有不比重疾险少的层层限制圈着你呢。毕竟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毕竟我们国家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现代化不是吗?重疾险可以在三万多个病种里圈出一百来个和你赌概率,再加上一点点点点各种要求需要达到,这样保险公司的风险就限制住了。赔你看病钱的保险用什么限制你的风险?三万五千种疾病人这一辈子百分之百遇到了,必赔了,怎么办?只能用赔付范围来限制了啊。大家老说医保砍四刀、砍完四刀才报销。有空可以翻翻自己的条款,砍了八刀都不止啊。不砍不行啊各位,国家医保都穿底了,保险公司不怕穿吗?
保险各种限制图
扯远了,扯回到轻症。轻症的出现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就是打补丁,重疾险是个好东西,结果在国内给做臭了,做的天怒人怨了,央视都刷了一波了。怎么办?想办法补救呗。民怨最大的几个重疾对应着放点轻症上去,这纯粹是一种妥协,把一种保障范围嫁接到另外一种保障范围上。从此重疾险就脱离了保障失能的原始作用,变成了保障失能和保障有限特定疾病的无范围限制的治疗费用。现在号称多少种重疾+多少种轻症=保多少种疾病的,其实合并同类项以后,也就没那么多了。一件衣服加一块补丁还是一件衣服,一个重疾加一个轻症还是一种病。
轻症大部分条款是属于这个补丁性质,轻症是已经得了和重疾同样的疾病了,只是严重程度没有达到,持续时间没有达到,没有选择规定的治疗方法所以造不成失能、不至于要命而已。
但是,轻微脑中风和脑梗塞后遗症不是对应关系,一个人是轻微脑中风还是严重脑梗后遗症看的是命,命好的得的是轻微的轻症,命不好的直接就是最严重的,谁也控制不了,也不是你想象中的渐进出现,各种轻症当中渐进性加重的疾病可能除了癌症、痴呆、帕金森、肾衰什么的几个就没有其他的了。这类疾病,比如癌症是先得原位癌,再进展到早期癌症、中期癌症、晚期癌症一步一步来。
而另外一种就不一样了,不是说先得不典型心梗,再得严重心梗、先得轻微脑梗再得严重脑梗,这次先烧伤20%下次再烧伤30%。这类轻症和重疾的发生都是随机的,发生过一次轻症,下次还是同样的轻症的可能性50%,是重疾的可能也是50%。认为轻症就是重疾的早期,是不懂医学的人的严重误区。如果我不是医生,可以赔大家一起畅想,可惜我是医生,所以不能讲不科学的东西。
这类轻症,属于补丁,不符合重疾险原本的保障功能,不值得提倡,为什么?原因如下:1.保障错觉,原本一个保收入损失的险,现在有了保障支付看病钱的功能,就让人以为买了这个险不用再买其他看病险了。实际呢三万五千多种病和三十多种疾病哪个重要不言而喻,对于看病钱,重疾险里的轻症是真正的配角。2.提高性价比的障碍实话实说,重疾险有降价的空间,这种不务正业的额外保障范围最终会成为重疾险不降价又不能真正提高失能保障功能的借口。
第二个就是配合健康中国的国策,这个太有意义了。健康中国的国策是什么?预防为主,阵地前移,从小病开始预防,避免大病的发生。在轻症疾病和重疾匹配之后,大家会发现多余出来那么几个单独的病种没有匹配,比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如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这些都是重疾险当中没有出现过的奇怪疾病和治疗方法,为什么会有这些条款出现呢?我说几组数字,大家就能明白。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可以让中国每年减少万脑梗死病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果得到治疗,可以让中国减少50%的高血压,30%的糖尿病,50%的脑梗心梗。当然,除了这两个,轻症当中还有其他非常有意义的条款,具体的可以参考我的轻症条款对比解读课程。
这些轻症条款真可谓点睛之笔,为重疾险已显苍老的身躯带来了新的活力,从此重疾险就可以有更新更有用但是一脉相承的保障作用了,保障失能和预防失能两大功效,必能让重疾险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原先我们经常说买了保险也不能保障你不得大病,现在,这个说法已经可以改了,改成买了保险可以减少你得大病的几率,因为我们有好的轻症条款!
偏偏在这个时候中症冒出来了,中症很单纯,就是比重疾轻那么一点然后赔钱多一点,单纯到就是想赔一笔“看病钱”,想在保障失能的险种当中插入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保障目的。中症看起来好像比轻症更好,但是中症不过相当于在补丁上秀一朵花,也就是搭着重疾险的车,否则这样的有限特定疾病的无限制医疗费用险,跟限制范围但不限制病种的真正保障看病钱的险种比起来,就和买双色球没什么区别。如果单独出售,有人会买才是见鬼了。之所以会出现兴高采烈的把中症大书特书的,无非脑子里盘旋着三个大字“看病钱”!中症的加入导致同样的钱本来重疾能赔能赔11万,现在只能赔9万5,分散了重疾险的主要保障意义。所以我很不喜欢中症插入重疾险当中。不管是保障错觉还是降价阻力,中症的坏处都要比轻症大的多,因为中症多赔出不少钱。
如果中症不影响重疾险保障失能能力的提高,相同价格下,多多益善。如果不能保证价格相同那还是算了吧。一份保障三万五千种的真正的看病险加一份重疾险的保障能力远远大于那么几条中症。因为补丁上绣了那么几多花,就影响了整件衣服的未来更新,得不偿失啊。
我看来,轻症早晚会扩大,中症早晚会没落,不信走着瞧。超长文章,有感而发,纯属个人观点,就跟我觉得茄子好吃你觉得黄瓜好吃一样,不用争论,谢谢。
专业真是一个好东西,相信看懂的人,对于医疗类保险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际销售中也可以按照客户真正的需求用不同保险产品去击中客户真正的痛点。想卖什么产品就卖产品,绝不会出现客户买了这个险就不买那个险的尴尬情况了。
爱与责任发乎于心,成就于专业。保险的专业基础是对产品的全面了解和对条款的烂熟于心。《55节课让你成为80种重疾条款的解读高手》是目前行业内部最全的、最专业、最容易学懂的条款解读课程,由全科医生张新征倾力奉献。
不需要购买重疾课程,只需要通过下面的海报生成自己的专属分享海报,就可以推广赚钱哦。
轻症、重疾条款对比学习课程独有的疾病路线图,让你能从一个小病一个症状引申出对应的轻症和重疾,能让你用医生的独特视角去看健康类保险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核保对疾病保险的理解,请大家务必学习!
生活中最高发的社交场景是吃东西,一些非常有用的营养学知识,让你在有饭局的地方就可以成为众人的焦点。从吃饭到保险,张医生提供的奇思妙想,是很有用的工具哦。
张新征你的赞赏是我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1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