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子突然手麻,这个决定救了她一命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5岁的小L没想到,这种普通人眼里的“老人才会中招的病”,竟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看一看这组数据: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超过万,其中7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丧失劳动能力;40%存在重度残疾;有万人因它死亡。我国每年用于它的治疗费用高达亿元……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处于缺血缺氧的脑神经细胞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从而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

幸好!一个及时的决定让小L死里逃生、免于瘫痪,顺利回归社会。这是怎么做到的?

临近下班半边身麻木无力

这个决定救了她一命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25岁的某公司职员小L(化名)在公司突然感到左手一阵麻木。她甩了甩手,似乎又好了点,便继续工作。但两个小时后的下班时分,她又突然觉得左半边脸、左手、左脚都麻木无力,就算停下手中的活儿缓一缓,也无法恢复。

同事见状,急忙打了,救护车把小L送到附近的医院急诊。

而这个时候的小L,左边手脚几乎不能动弹。

医院立即开通急性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医生在5分钟内快速到达病人床旁,查看患者后根据她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等检查结果,医生们讨论判断,小L得了急性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戴建武副主任医师介绍,参考目前国内急性脑梗死相关治疗指南,考虑到小L没有溶栓禁忌症,送院时间还在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医生建议小L马上进行溶栓治疗,把堵塞血管的栓子用药物溶掉,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供应,避免脑细胞缺氧造成的脑死亡,以及因此导致的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小L是外地人,当时陪着入院的是她的哥哥。为了争取时间把情况说明白,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胡函文医生给他看了手机里存着的广东省卒中学会发布的《静脉溶栓知情谈话》动画视频。

两分多钟的视频看完,家属马上表示:同意溶栓。“家属非常理解,马上签字。从入院到溶栓开始,国家的要求是在60分钟以内,而这个患者入院后半小时就启动溶栓,速度是相当快的。”

胡函文说,推完药后10分钟,小L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一个小时后,左上肢、下肢的肌力都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到了出院时,已经完全行走自如、生活自理,两周后门诊复诊时已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状态,同时也回归到了工作岗位上。

胡函文医生说,通过这个病例,有三点信息希望传达给大众。

中风=偏瘫?

及时治疗中风可“不留痕迹”

“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还是把中风和瘫痪划等号。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治疗办法,可以去掉这个‘等号’,关键就是发病到就诊的时间。”胡函文医生介绍,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供应。

目前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南推荐方法为早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被限定在发病4.5小时内;机械取栓的获益“时间窗”为,前循环脑梗死为发病后6小时内,后循环脑梗死可适当放宽至24小时内。

“医院脑梗死溶栓患者中,有好几例出院后复诊,都是走着回来的。”胡函文医生表示,溶栓可以大大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死、致残率,救回一命,还能减少中风后遗症发生,避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目前溶栓率不足4%,而美国这一比例则高达83.6%。根据胡函文医生的临床观察,耽误溶栓的往往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许多患者抱有侥幸心理,发病后认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医院就诊时已经超出了治疗时间窗。“超过了时间窗,即使有再好再先进的‘武器’也用不上”。因此,发病后建议及时到就近医院救治。

二是患者和家属对于溶栓的了解程度有限,家属间的意见未能统一。“曾经有一名70多岁的患者,子女比较多,意见比较杂,没有一个能拿得定注意,最终眼睁睁地错过了治疗时间窗,后来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胡函文医生表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都感到非常可惜。

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有的是担心溶栓风险。胡函文医生介绍,静脉溶栓的主要风险是出血,包括脑出血而导致病情加重,但是可能性极小,只要在专科医生的规范指导下风险远远小于尽快开通血管的获益。

至于对于费用的顾虑,胡函文医生表示,溶栓药物虽价格昂贵,但已纳入广州医保报销范畴,可按正常比例报销,相比日后出现偏瘫、丧失自理能力所需要的康复、护理等费用,这笔钱花得更值。

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另外一点,就是想给年轻人敲警钟,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胡函文医生介绍,一般青年人中风往往发生在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疾病、动脉夹层、高血压等疾病的年轻人身上,过去曾经接诊过一名21岁中风患者,本身有高血压,但是小L在住院期间,各种检查中都并没有上述危险因素,“目前唯一有异常的是颈动脉彩色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有软斑块形成,内膜不光整。”

他表示,小L患者看起来很瘦,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原因,和小L既往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关系,目前尚不清楚。但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熬夜、吃外卖等,无疑都是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视中风前兆

在追查病因时医生还了解到,小L在中风发作两三天前曾经趴在床上起床后有过一过性左手发麻现象。医生未能确定这和脑梗是否密切相关。但发病当天下午的那次左手一阵麻木,考虑是脑中风前兆,即医学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胡函文医生解释,TIA是指小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后,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偏瘫、不能说话等),而由于人体有自溶系统,把血栓融通后症状就缓解了。这种症状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有相关研究表明症状若超过1小时,头颅MR即可看到梗死病灶了)。TIA往往就是中风前兆,反复TIA就极有可能进展为脑梗死。假如在出现TIA时及时就医处理,可能就能避免后面的脑梗死发作。

其实,诸如脑卒中、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脑疾病的发病都与人体硒水平有密切关系。硒是维持心脑血管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脑血管有全面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保护人体心脑血管』第一,降压调脂。高血压患者补硒,可降低体内血液粘滞度,促进体内舒血管因子PGI2、辅酶Q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从面达到平缓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高血脂患者补硒可以提高身体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功能,调节体内血脂代谢,预防因血脂高造成的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第二,调血脂,防血栓。胆固醇是健康的大敌,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而硒依靠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可调节体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第三,保护、修复血管,抗老化。血管壁的老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所以中风和猝死的人士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人到中老年之后,因为血管壁的逐渐老化导致弹性下降,血管壁变得非常脆弱,所以稍微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就特别容易崩溃、出血,造成血栓、脑溢血等。而血管老化并非不可阻止,因为促使血管加速衰老的物质就是有害自由基,通过清除自由基,就能延缓血管壁衰老。硒是强抗氧化剂,它能及时的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防止人体血管老化,预防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四,调节免疫,增强抵抗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补硒可有效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抵御能力,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研究发现,硒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人体缺硒导致的疾病几乎涉及所以器官组织的病变,补硒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病变、降低患病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注:原文来源/健康有约

健康生活,从补硒开始!

科学补硒,刻不容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17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