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卒中的类型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供血动脉由于狭窄或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脑细胞由于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死亡,如同农民灌溉的水渠被堵,其灌溉的植物由于得不到水而枯死一样。
腔隙性梗死是指小的梗死灶。临床上,很多患者在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时发现了腔隙性脑梗死,却在临床上没有相符合的症状,在老年人更为明显。患者不必对影像学发现的腔隙性梗死感到紧张,医院排查和治疗就可以预防大多数脑血管病。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中。脑细胞因得不到正常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会死亡。另外,血肿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增加一部分脑细胞死亡。就如同爆了的主水管,水漫得到处都是,分水管里也没有水流进去。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虽然都有颅内出血,但二者有很明显的区别。人的大脑是由一些实质和实质周围的间隙组成,类似于橘子。橘子瓣之间是有空隙的,当出血发生在橘子瓣内时,称之为脑出血。对于老年人,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当出血发生在橘子瓣之间的空隙时,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青年和中年人,是由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诊断路径和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卒中的危险因素(1)遗传;
(2)气候;
(3)高血压;
(4)高血脂;
(5)糖尿病;
(6)吸烟;
(7)心脏疾病;
(8)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的常见表现(1)单侧肢体无力;
(2)平衡或协调障碍;
(3)语言困难(失语或构音障碍);
(4)忽略一侧肢体的存在;
(5)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
(6)记忆、计算力、注意力或学习障碍(认知障碍);
(7)判断力下降;
(8)吞咽困难;
(9)大小便失控;
(10)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约1/3的卒中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常表现为突然的上肢、下肢无力,视力减退等,一般持续数秒钟、半小时或1~2小时不等。也可一天数次、数周一次、数月一次发作,但不到24小时就能自行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在清醒状态下突然发生,无征兆。它是由于大脑在短暂性的供血中断后,血流快速恢复引起。因病情迅速好转,病人及家属常忽视,但它却是卒中的重要先兆,医院诊治,将可能防止卒中的发生。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c.com/kfbl/15679.html